支原体(mycoplasma):又称霉形体,为目前发现的zui小的zui简单的原核生物。支原体细胞中*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(支原体是原核细胞,原核细胞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)。
支原体性状
形态与结构
支原体的大小为0.2~0.3um,可通过滤菌器,常给细胞培养工作带来污染的麻烦。无细胞壁,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。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,故常用Giemsa染色法将其染成淡紫色。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较多,约占36%,对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一定作用。凡能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(如二性霉素B、皂素等)均可引起支原体膜的破坏而使支原体死亡。
支原体特点
支原体是目前所能发现的能在无生命培基中生长繁殖的zui小的微生物。支原体体形多样,基本为球形,亦可呈球杆状或丝状,其菌落呈针尖大小,故又称之为微小支原体。能引起人类泌尿系感染的是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。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,少数也可间接传染。泌尿系统是它的易感细胞。
由于它没有细胞壁,因此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,如青霉素等不敏感,红霉素、四环素、卡那霉素、链霉素、氯霉素等作用于核蛋白体的抗生素,可抑制或影响支原体的蛋白质合成,有抑制支原体作用,但不能*,不能使机体对其产生免疫抗体,容易反复,目前采用中药治疗可弥补这方面的缺陷。
支原体是zui小zui简单的独立生活的原核生物。它没有固定形态,形态随环境而变化,在液体中可呈球形、环形和丝状;它没有细胞壁,只有三层结构的细胞膜。解脲支原体(惟一确认的一种)具有尿素酶活性,能分解尿素。感染人体后,通过黏附于宿主细胞的受体上,引起细胞膜损伤,其代谢产物产生毒性作用。衣原体除可引起尿道炎、眼结膜炎外,还可引起附睾炎、前列腺炎、宫颈炎、阴道炎、输卵管炎及盆腔炎等。新生儿通过产道可被感染发生眼结膜炎、肺炎。男性同性恋者,可患直肠炎及咽炎。